思政资源库

思政资源库

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临床流行病学⟫

资料来源:广西医科大学    时间:2023-06-05 14:03:53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本文整理了广西医科大学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案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临床流行病学》

课程名称:临床流行病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图片

课程负责人:叶力

图片

团队成员:曾小云、谢志春、梁浩、钟秋安、黄颉刚、唐咸艳、龙建雄

《临床流行病学》是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授课对象是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等医学相关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发展迅速且应用广泛的方法学学科。本课程突出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的特点,中心思想是将现代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疾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设计、测量和评价是贯穿临床流行病学的主线。本课程力求体现临床流行病学理论性精深和实用性宽广的特点,使学生逐步建立医学科研的良好的思维方式,以满足医学科研方法学的迫切需要。对于研究生,要求能够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图片

1.家国情怀:结合“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两大学科特点,紧扣国家健康重大需求,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培养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德才兼备的医学类专业人才。

2.医者精神:贯穿课程始终,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科学精神:使学生建立医学科研的良好的思维方式,始终强调正确的科研态度,培养学生“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课程主要面向医学类研究生,思政建设目标将“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 放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课程紧跟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大国自信。课程含有丰富的案例,在每个案例都融入思政元素——以热点民生问题引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以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科研激情和弘扬科学精神;以身边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医者情怀。

在具体设计思路上,课程通常以典型案例、热点议题、人物事迹等导入,得出思政初识。在课程引入后,采用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运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模式,将思政元素与临床流行病学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1+1>2的教学效果,进一步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练习、典型案例分析、课外资源等强化学生对思政精神和专业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图片

01家国情怀——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在临床科研设计原则介绍中,以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为例,说明临床流行病学功不可没。传统疫苗研发一般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新冠疫苗在短短1年多时间就投入了实际运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临床试验设计、大样本量评估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独立自主的新冠疫苗研发和应用,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在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责任与担当。以陈薇院士等英雄人物在疫情暴发后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等为例,让学生明白,作为未来的医生,应牢记使命、增强担当,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自己的贡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02医者精神在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课程学习中,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讲授临床研究方法学的特点和运用。在每种方法介绍中都结合具体案例,并贯穿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如介绍描述性研究时,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为例,强调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偏倚,原则上只能提出病因假设,不能用于确定病因,需要通过因果检验更严格的队列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等进行确认——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同时,强调医学研究应遵守科研伦理规范,遵从生命至上的原则,这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人文情怀。

03科学精神在疾病预后研究课程学习中,通过板书和PPT教学,使学生掌握预后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指标,明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不同结局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胃癌根治手术)说明生存随访资料研究指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先思考计算思路,并讨论计算的结果和意义,强化学生运用疾病预后研究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总结中,强调不能马虎大意、不能弄虚作假,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科研态度,培养学生“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课程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在学生中口碑不断上涨,选修人数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自身研究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和本团队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本课程改革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团队成员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团队成员指导研究生获得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金、银奖各2项。本课程在区内外高校中已具有较大影响,形成了良好的辐射示范效应。

图片


版权所有:yl34511线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GREEN NO.1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