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源库

思政资源库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分享

资料来源:思政研究院    时间:2022-12-14 09:10:33   浏览次数: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本文整理了广西医科大学2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临床技能学》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课程简介

在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精神指导下,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开设必修课《临床技能学》,遵循新时代医学教育目标,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聚焦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初级临床能力的核心培养目标,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构建成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模拟教学平台,转变单一的操作技能教学,开展任务/项目驱动的沉浸体验式模拟教学(project/task-based simulate training)。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强化“医文结合”、“医工结合”。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教学契合点和融入点,匹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授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掌握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职业精神,树立有情怀、敢担当、有温度的优秀医者品质。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操作技能和非操作技能两大类31项,教学团队制作教案、课件、操作视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编写《临床技能学》课程思政素材集、教学案例集和《临床操作技能SOP》,建立SPOC;引进虚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系统、AR技术模块,结合中国大学慕课、“实验空间”等国家公共平台资源,构建了虚实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多元化教学架构。常态化开展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5+3”一体化、全英班以及儿科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的全模块教学,建立了法医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思政元素

  1. 急救技能培训,锤炼不惧危机、科学施救的健康中国护卫者,树立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2. 案例情境模拟,体验敬佑生命、厚实人文底蕴的仁心仁术,培养充满温度的良医素质。

  3. 操作技能实训,践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磨砺思维严谨、技能精湛的大医“工匠”。

设计思路

课程属于专业实践类,采用小组教学,以项目或任务的参与体验式学习为特点。按照模拟教学原则和BOPPPS教学设计方法,课程制定统一的教案框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建立思政教育素材集,方便教师参考使用。课程学习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部分。

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引导、分组练习、练后复盘三个环节。在引导环节组织讨论,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动机,巩固基础知识;分组练习中指导学生端正态度、认真训练,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成项目和任务;复盘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厘清改进方法,感悟和筑牢理念信念和价值观,规范行为和素质。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训体验相融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学思并重、知行合一。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义诊和公益培训等社会实践,进一步锤炼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思政教育发于课内,育人效果向课外及未来发展延伸。

实施案例

01责任担当、敢做善为的课程思政感悟

在急救技能教学中以临床教师勇于救人的事例导入,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榜样,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引用高质量心肺复苏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科学数据,强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见义勇为的保护条款,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敢救、会救、能救”的自信和勇气。

02“做中学、学中思”的课程思政体验

医学人文和沟通技巧的学习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分享、集体讨论的方法,课程精心设计的案例既有源于临床的真实性,又扣准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要求学生在扮演医生、护士、患者或家属时,要将课前学习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参与和体验的行动活动中。学生们在课堂规则的指导下主动思考,在活动中表现出同理心、倾听和关爱等职业素养。小组分享和讨论中得到促进和反思,加强了思政教育效果。

03突破惯性思维的课程思政认

同外科基本操作的“缝合打结”是对学生有相当挑战性的项目,要做到操作有“行云流水”之势,需要比较枯燥的反复练习。训练间歇,教师给学生讲述“难以抹去的疤痕”的问题案例,分析不良事件的经验教训;介绍“刻意练习”与“一万小时定律”学习规律,激励和启发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刻苦训练。患者至上、敬佑生命成为学生自发的认同。

育人成效

《临床技能学》教学实践取得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育人成果:

学生方面:课程学习获得感高。课程考试和毕业考试通过率100%,优秀率90%,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获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特等奖和二等奖、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4次获得华南赛区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近十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17个百分点。大学生临床技能协会常年开展急救技能公益培训,获评为广西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

教师方面:教学团队认真践行“教育者先受教育”,在课程建设中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同频共振, “以生为本”的爱生意识明显增强;教学团队定期为新教师集体备课、示范授课,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多位教师获得广西医科大学“叶馥荪教师奖”、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荣誉。3位教师评为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先进组织管理者”,1位教师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

课程方面:教学改革获得广西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0年评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核心教学团队1支。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经验在第三届中国模拟医学大会、西部临床医学教育联盟、教育厅广西高校研讨会和区内外10多家高校宣传推广。

《现场流行病学》

课程名称:现场流行病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现场流行病学的理论与进展,共30学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及管理、现场调查方法与技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现场调查方法、现场调查中的实验室工作、现场调查工作中的法律与伦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生物与化学恐怖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等。

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注重加强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围绕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同频共振。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将公共卫生现场的调查和处置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将现场流行病学知识的传授与职业理想树立和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将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相融合。并且,紧密结合主要授课对象(MPH研究生)的专业特点,《现场流行病学》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勇于冲锋陷阵的高水平研究生。


思政元素

1.使命担当:讲述永利官网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尤其驰援湖北、支援柬埔寨等战“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彰显公共卫生人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培养职业精神。

2.医者精神:以叶馥孙为代表的永利官网老一辈专家心系人民群众健康、不畏艰辛开展肝癌普查及干预等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为例,引导学生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法治精神:制作《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你守法了吗?》微课,教育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程深入挖掘《现场流行病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使公共卫生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打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调查方法、现场调查工作中的法律与伦理、生物与化学恐怖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现场调查中的实验室工作等一批彰显课程特色、充满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在授课中,以驰援湖北、支援柬埔寨等一线抗“疫”的永利官网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为例子,讲述公卫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邀请抗疫英雄对学生“面对面”讲述战疫故事,进一步延伸课堂思政内容,从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本课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邀请疾控现场工作的专家来进课堂讲授现场流行病学涉及的工作内容,如上述课堂延伸的抗“疫”英雄面对面讲述抗议故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经历,以讲述故事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和传递抗疫精神。同时,还采用基于SPOC课程、PBL教学法、“微思政”等教学新模式,制作《“疫”无反顾 奋勇出征》思政微课,讲述永利官网公卫毕业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提升在校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充分引导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现场问题以及公卫人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等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相互促进与提升。

实施案例

01使命担当 在课堂授课中,以永利官网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驰援湖北十堰市抗击新冠疫情为例,讲述他们用现场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疫情的具体事例,为研究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讲述抗疫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既讲解如何利用所学进行疫情处置的流程、现场调查的设计和步骤等知识,还讲述他们在十堰市50多个日夜冲锋陷阵的一线战“疫”中,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的思想状态等,彰显了永利官网培养的公共卫生人才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增强了在校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职业理想和培养职业道德。

02医者精神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章节中,以肝癌防控为例,讲授慢性病防控实践。讲述以叶馥孙为代表的永利官网老一辈专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不畏艰辛开展肝癌普查;在扶绥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肝癌高发现场研究点,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改变水源、开展粮食防霉去霉等,降低肝癌的发生率。1978年,学校2项肝癌防治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通过老一辈科学家的不畏艰辛、心系人民群众健康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激励学生要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用行动践行“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生誓言,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03法制精神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章节讲授中,采用学院自制微课《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你守法了吗?》,向学生讲授我国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并分析了常见违法行为。通过微课教育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育人成效

本课程改革成效显著,获首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也是入选课程中唯一的一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课程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辐射示范效应,区内外多所兄弟院校多次来永利官网交流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及思政内容设计,面向全国示范引领。

本课程学生评教优秀率平均达95%以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培养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MPH毕业生100%参加新冠疫情防控,其中71.6%投身边疆疫情防控,守卫边疆安全。本课程有力支撑了“三全育人”工作,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第一批广西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党支部获批创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生实践活动“共同防艾 你我同行”,获国家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



版权所有:yl34511线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GREEN NO.1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